首都之窗
新闻转载

通学车试运营近3个月,准点率100%

发布日期:2023年12月01日

 2023-11-23  来源:北京交通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为充分展现通学车试点效果,做好推广准备,11月19日,本市在清华附小清河分校举行北京市通学车现场观摩会。观摩会上,新型通学车首次亮相,融合“安全、环保、美观、智慧、舒适”五大亮点。现场设置了宣传展板、电子大屏,同学们精心编制了歌舞、情景剧等节目,多维度生动展现通学车文化,学生、家长、乘务员等代表从不同角度介绍通学车体验及乘坐感受。

本市自9月起推出通学车服务。因其环保、安全、便捷、高效的特点,受到家长、学生普遍欢迎,试点以来,通学车影响力逐步增强,运营规模不断扩大,试点学校由最初13所增至21所,线路由23条增至48条,日均运送乘客由811人次增至4100人次,首批100辆通学车全部投入运行。试点过程中,各部门不断优化、细化服务措施,通学车实现了运行“零事故”、车辆“零故障”,准点率达100%。监测显示,试点校接送学生小汽车数量下降了12%,学校周边秩序得到改善,交通拥堵有所缓解。不少家长说,通学车运行安心,接送省心,家长放心;同学们说,通学车舒适又安全,通学微课堂也很生动有趣。通学车试点运营,取得了预期效果,赢得了学生、家长、学校及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好评。

 

本市构建中小学通学公共交通运营管理体系

北京市高度重视中小学通学问题,综合施策,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、符合首都实际的中小学通学公共交通运营管理体系。这包括五个方面的措施:开行通学公交车,优化调整常规公交线路,规范既有校车管理,通学网约拼车服务,加强校园周边交通环境治理。其中,通学车试点是通学体系中重要一环,具有公益属性,是市委市政府保障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通学的兜底民生工程。

今年5月,由市交通委和市教委牵头,会同相关委办局和企业组成了市级专班,四个试点区(西城、海淀、朝阳、丰台)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区级工作专班。先后深入城六区20所中小学“蹲点”调研,对全市40万小学生开展问卷调查。同时,完成了车型研发、线路规划、制度制定和校园周边治理等工作,为通学车的试点开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通学车作为创新服务,是为本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通学提供的新选择。它不同于常规公交车。常规公交主要为百姓提供基本出行保障,线路走向与布局突出广泛性,覆盖区域广。通学公交是通过学校组织家长定制的方式,在社区端和学校端设置站点,突出乘车方便和快速到达。从车型来看,通学车标准高于传统校车。传统校车大多采用传统柴油发动机;通学车采用新能源动力,零排放、零污染,后期还可以提供研学旅行、校外教育等出行服务,提高了车辆的利用率。在安全、内饰方面,设置了巡检按钮、防遗忘摄像头、防火安全舱、360度全景环绕摄像头等,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,采用软包座椅,乘坐更舒适。

车辆外观颜色采用醒目的“春辰绿”,色彩活泼靓丽,象征青春与希望,传递活力与温暖,成为通学路上的靓丽风景。

不断优化、细化服务,通学车运行准点率100%

试点运营近三个月以来,交通、教育、公安交管等部门工作人员下沉到社区、学校和线路站点,与家长、学生同乘通学车,调查了解并随时解决运营中出现的问题。结合家长、学生需求,先后优化了上下车身份核验流程和乘务员点名页面,调整了家长购票时间,增加了家长乘车码有效期,同时根据实际路况动态调整行车计划,提升了学生、家长体验及通学车的运行效率。

上下车站点是否方便是家长和学生最关注的问题。为减少学生上下车的步行距离,多方共同推进,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,按照“方便学生、减少步行距离、减少过马路”的要求,进行站点设置。目前,已开通的通学车站点尽可能靠近小区或学校出入口,中途少设站,为学生提供了从家门到校门的“点对点”一站式服务。公交集团根据到校时间科学编制了行车计划,交管部门围绕运行节点设置“护学岗”,施划“通学路”,护航通学车。截至目前,通学车运行准点率100%。

 

“手递手”无缝对接,家长们放心、孩子们舒心

为保障孩子们乘车安全,每辆通学车上均配备了经验丰富的驾驶员、温柔细致的女性乘务员,学校从教师、家长中招募选拔随车志愿者,协助乘务员做好秩序维护、沟通联系等工作。

车上,老师和家长志愿者有序组织学生上下车,提醒学生上车后系好安全带,保证每一名孩子坐稳后再让司机开车。下车时,志愿者随车接送学生,手把手地与家长们交接,保证孩子的无缝对接。

学校门前“六类设施”(禁停标志标线、行人过街设施、限速减速让行标志、注意行人标志、违法停车执法设备、前方学校标志)齐全,“四支队伍”(警察、教师、保安、志愿者)到位,现场秩序井然。

为方便家长实时查看通学车运行状态,高标准建设并不断完善运行监测平台“京通”小程序,家长、政府部门、学校和运营企业可以通过平台或手机端查询车辆运行、学生乘车等状态。

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初一四班的卫品涵表示:“不论是乘车过程中,还是候车期间,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向志愿服务的老师和乘务员求助,他们都会及时与班主任或父母取得联系。再不用为每天的上下学发愁了!”

试运营以来,通学车实现了运行“零事故”、车辆“零故障”。第三方满意度调查显示,96%的学生和家长认为车内设施设置安全、舒适、便利、准时;95%的学生认为车内座椅空间舒适、扶手便利、安全扣方便好用;90%家长对于通学车的设站位置表示满意。

 

打造通学车厢文化,“通学路”变身“微课堂”

试点运行以来,试点区和学校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,引导教师带领学生积极构建通学车厢文化,让通学车成为移动教具载体,使短暂的“上学路”成为晨起和晚归的微课堂。据海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,海淀区紧紧抓住通学文化育人功能,形成了“通识文化+特色文化”的体验路径,经征求家长和学生的意见,从保护学生视力的角度出发,确定了以音频为主要播放形式。截至目前,海淀7所试点校收集、整理、开发了200多个音频素材,内容涉及安全教育、文明礼仪、时政新闻、生活百科、传统文化等,共同营造了温馨、智慧、童趣的通学乘车环境。

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介绍,“通学车”通勤的40分钟成了学校育人的重要环节,通过车上的“水木童声小喇叭广播”,根据儿童一日的节律,学校在上、放学路上安排了经典故事、晨诵时光、时事播报、整本书推荐等栏目。“教师在发车点、接车点组织学生上车、下车,乘务员在车上管理,学生跟进小喇叭音频自主学习生活,我们真正做到各司其职、共建共治。”窦桂梅说。

 

第二代通学车增加6米长“迷你”车型

在观摩会上,由北汽福田研发的新型通学车首次亮相,新车更加突出“安全、环保、美观、智慧、舒适”的特点,车型覆盖大(12米)、中(8.5米)、小(6米)三种尺寸(标明具体尺寸),适应多种通学路况需求。其中,6米“迷你”车型更适用于处在狭窄街巷中的学校,转弯、掉头更便捷。

提升安全性,新型通学车增加停车指示牌,提升在高峰期车流中学生上、下车的安全性;最大限度加宽后视镜镜面,提升驾驶员视野,并增开后围安全门,可翻转后保险杠,形成后部应急通道,确保紧急情况下乘车人员快速安全撤离。增设一键气动开门装置,无论车辆是否通电,都能一键开车门;升级BSD盲区检测系统,并新增鱼眼摄像头,进一步减少整车盲区,提高行车安全性。

造型全新升级,春辰绿车身搭配外观灯带配光,前部微笑灯带设计,提高通学车专有属性辨识度,美观大方、亲近孩童。车辆前路牌形状更改为弧形,更贴近前风挡玻璃;侧路牌加长加高,低位布置,更方便身高低矮孩童识别辨认。

 

为打造更加舒适通学环境,新型通学车采用低入口、二级踏步车身结构,进一步减少踏步级数,上下车更便捷;提升座椅高度至43厘米,增加座椅下方的书包存放空间;采用新型封堵式安全带锁扣,适当减小锁扣解除力,解决低年级学生易卡手指、安全带不易解除等问题;车内扶手软包均采用环保硅胶材质,抓握更得力,孩子更舒适;车辆新增配置车身升降及侧倾系统,可选装残疾人踏板及残疾人轮椅区,充分考虑了坐轮椅等特殊儿童的出行需求。

 

明年春季通学车试点扩大至8个区

明年春季学期,随着新型通学车的研发下线,通学车试点工作将进一步扩大至8个区(新增东城、石景山、通州、大兴)。

各新扩区教委将在组建区级专班基础上,指导学校做好开学开通运行通学车准备工作。即确定试点学校和乘用人员需求;组织线路勘察和站点设立,完成站牌、站点设置建设;开展志愿者选拔培训和车辆试乘;固化各项工作规则和制度,明确管理责任。其他区如有乘用通学车刚性需求,可及时与市级专班提出申请,力争明年9月秋季开学全市推广。家长可通过孩子所在学校提出申请,由学校集中收集需求,会同各区专班开展线路勘察、设计及站点布设等工作。

 

市区两级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借鉴试点经验做法,立足社情、区情、校情,“一区一案”“一校一策”稳步推广通学车,让更多刚需家庭享受到通学车服务这一惠民举措。

主办单位: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京ICP备0503168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67号
政府网站标识:1100000005 联系方式:65077118、12328